一部陶瓷史,半部在浙江,源头在德清!

德清自西周晚期烧制原始瓷器,

经战国、东汉、六朝,延至唐宋,

历史跨度约两千年。

其中原始瓷窑址从西周晚期

一直延续到战国早期,

是目前发现的窑址最集中、

跨越时间最长、

序列最为完整的原始瓷窑区

德清窑·溯源

德清窑,在德清县,故名。是东晋至南朝中国南方自成系统的民窑,烧造历史较长,上溯商周,历经汉、六朝直至唐宋时期结束,上下延续近2000年,德清窑主要出产黑色陶瓷,兼烧青瓷,是已知最早烧制黑瓷的窑场之一,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发掘史

“德清窑”第一次出现,还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《支那青瓷史稿》一书。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日本学者,也是陶瓷学界的权威。当时,对位于德清县乾元镇周边的几处窑址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,并在书中使用了“德清古窑”一词,因没有发现特别之处,将其归在越窑之下。

1956年,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工作开始。浙江省文管会工作人员对德清焦山窑址开展了调查和试掘,并同时发现并记录了戴家山、城山两处窑址。将发掘成果与越窑产品相比较后,发表了《德清窑调查散记》一文,这篇文章基本已经提出了“德清窑”的概念,并将其从越窑中区别开来。

1974年,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在余杭一带又发现了两处类似德清窑的窑址,使德清窑的范围大大扩大,不再局限于德清县内。

德清窑址分布

当时,对德清窑新的发现和认识没有大的突破,此时的德清窑,就像是蒙尘的珍珠。

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,德清县的文物工作者在野外考古调查中发现专门烧造原始瓷的窑址。

特别是在亭子桥窑址找到的残破瓷片上,有着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花纹,而且纹路复杂美观,质地成熟。

西周至春秋原始青瓷罐残片

战国原始青瓷悬鼓座残件

后面经过多方的发掘,火烧山窑址、亭子桥窑址等,都出土了烧造高档次仿青铜原始青瓷礼器与乐器的窑场,胎釉质量上佳,此类大型青瓷器的烧造成功,是制瓷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飞跃。

专家一致认为:

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的商周时期窑区,无论是生产时间、窑址规模、种类、数量,还是产品质量、装烧工艺等方面,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,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是中国制瓷史上的第一座高峰,誉之为“瓷之源”可谓实至名归。

左春秋鼓腹罐

右战国带盖鼎

德清窑的前身:德清原始青瓷

据考古资料证实,湖州德清窑从商代到战国时期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内,一直持续不断地生产原始清瓷,春秋战国及其以后其烧造的瓷器渐趋成熟,它的烧造时间一直延续到隋唐,其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各地。

东汉青瓷瓿残片

战国原始青瓷镇残件

什么是原始青瓷?

唐代的越窑、宋代的龙泉窑、官窑、汝窑、耀州窑都属青瓷窑系。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。

原始瓷又称原始青瓷,是瓷器初创阶段的一种窑器,也是学术界对商至西汉时期烧造的高温青釉窑器的称法,是中国瓷器的鼻祖。

战国原始瓷兽面鼎

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在胎、釉、器型、装饰、制作、烧造等方面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,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,显示出中国制瓷工艺史上的第一座高峰。

左一战国镂孔瓶右一战国三足烤炉右二西周托盘

原始青瓷自夏商出现,历经西周、春秋、战国基本没有间断,礼器类产品占相当比重。

豆类器物是夏、商时期原始瓷产品中绝对的主流器型。西周早期原始瓷生产进入了发展高峰,仍占绝对多数,器型、纹饰平和绮媚,具有与同期青铜礼器繁复振扬完全不同的风貌。

左战国原始瓷甬钟

右战国原始瓷镈

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,原始瓷中大量的日常实用性碗、盘等开始出现;礼器类物品出现大型化趋势,有仿烧具有江南特色青铜器造型的鼎、尊、簋、盉等。

西周晚至春秋早期云雷纹卣

战国原始瓷提梁盉(盛酒器)

纹饰也多种多样,有与同期青铜器相似的云雷纹、勾连纹、水波纹、S形纹、绞索状绹纹等。

装饰手法采用刻划、模印、堆贴等,釉色饱满,有青、青黄、青绿色。

西周青釉双耳三足鼎(俯瞰)

高:约9cm

原始瓷的发明与创烧,实现了从陶到瓷质的飞跃,在中国乃至世界瓷器发展史上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

黑釉

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

高18cm,口径7.9cm,底径10cm

故宫博物院

东晋德清窑黑釉唾壶

高9.9cm,口径8.9cm,底径9.4cm

故宫博物院

东晋黑釉瓷以德清窑为代表,在火烧山原始瓷窑址就发现了黑釉瓷器。

在发掘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的龙窑窑址,除了出土了大量原始瓷器标本和一些制作精美的仿青铜礼器的卣、鼎等原始瓷产品之外,还发现了少量的酱褐色釉和黑釉。

总结

目前已基本确立了东苕溪流域德清地区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,是中华瓷器的发源地。汉六朝德清窑瓷器,尤其是黑釉精品,是德清瓷业又一座高峰,在中华瓷器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回首“德清窑”的发掘之路,漫长艰难却充满惊喜。未来,相信“德清窑”一定会在更多、更广的平台上绽放它的光芒!

-END-
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