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战王母

'

西王母

《山海经》里,西王母常被塑造成神人,是众多神的领袖。《海内北经》载:西王母居昆仑虚之北,戴玉石王冠斜坐在桌案上,三只青鸟天天给她衔来进贡。

豹尾虎齿、尾、齿均象征西帝。西王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““司天之五厉及五残”,这一切都印证了她是操持灾难和刑杀权柄的大神。

而“帝”则是山海经中至高无上的存在,“帝”则是《山海经》中最常出现的神灵和权力最大的神灵,许多神人妖魔无论多么厉害,只要“帝”一下令,就必须乖乖跪在地上,偶有人反之而被“帝”罚了个灭之,而且昆仑山还是他的住处之一。

首先来看看下面山海经里的记述:《大荒西经》:西有王母之山,壑山、海山。有沃之国,沃民是处。沃之野,凤鸟之卵是食,甘露是饮。凡其所欲其味尽存。爰有甘华、璇瑰、甘柤、瑶碧、白木、白柳、视肉、琅、白丹、青丹、多银铁。鸾凤自歌,凤鸟自舞,爰有百兽,相群是处,是谓沃之野。

《大荒西经》:西海之南,流沙之滨,赤水之后,黑水之前,有大山,名曰昆仑之丘。有神,人面虎身,有文有尾,皆白,处之。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,其外有炎火之山,投物辄然。有人戴胜,虎齿,有豹尾,穴处,名曰西王母。此山万物尽有。

《海内西经》:海内昆仑之虚,在西北,帝之下都。昆仑之虚,方八百里,高万仞。上有木禾,长五寻,大五围。而有九井,以玉为槛。面有九门,门有开明兽守之,百神之所在。在八隅之岩,赤水之际,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。

《海内西经》:昆仑南渊深三百仞。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,皆人面,东向立昆仑上。

《西山经》: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,是实惟帝之下都,神陆吾司之。其神状虎身而九尾,人面而虎爪。是神也,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。

《西山经》: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,是西王母所居也。西王母其状如人,豹尾虎齿而善啸,蓬发戴胜,是司天之厉及五残。

据大荒西经记载,西王母仍住在昆仑山,但其后以海内西经、西山经记载,此昆仑山已成为“帝”花园与行宫,从西王母的身份与权力来看,她不能是“帝”原来的部下,反过来说,西王母在被“帝”打败之后,才让位于昆仑山,拜为“帝”并尊封!

而且这场战争还导致如女丑,据比,祖状,黄姖等等神灵的陨落。

以上四神中的三位都与西王母有着很大的联系!

有巫山者。有壑山者。有金門之山,有人名曰黄姖之尸。有比翼之鳥,有白鳥,青翼,黄尾,玄喙。有赤犬,名曰天犬,其所下者有兵。

故知百鸟多崇王母,可想黄姖是谁的手下了吧!!

《山海经》曰:“有的方齿虎尾的尸体叫日祖状。”祖状尸属于尸象的一种,指当天神被害时,他的魂魄不死,以尸体的形式延续着自己的生命。祖状尸的形态特征是:牙齿呈方形,后面还长有老虎尾巴。其为人虎同体天神祖状,被害后所化。

这显然不是显而易见的!

关于这个女丑,据大荒西经与海外西经、大荒东经的各种联系推测,这个女丑是西王母国与有沃之国的大祭司,这两个女丑去寻求救兵来支援西王母,并在敌后进行反动,谁知西王母节节败退太快,于是女丑被接到“帝”的命令后抓了起来,随后又命令太阳将女丑晒伤。

炎帝和黄帝之战

众所周知炎黄两帝者,但是可知其二者关系始终不甚融洽?其实炎黄两帝的故事并没有教科书上写得那么精彩,这故事是众神之争啊!

炎黄两帝之战差不多贯穿远古、上古和中古。

二者首次大规模开战——阪泉之战——此役中能够出场的均为大神级角色。

黄帝军:神禺号,禺京,苗龙,骆明,应龙,帝台,始均,武罗,葆江,英招,陆吾,长乘,泰逢,计蒙,耕父,于儿,二八神人,神荼,郁垒,窳,离朱,殳,知,契诟,象罔,石夷。

炎帝军:神炎居,并节,戏器,祝融,太子长琴,吴回,共工,后土,术器,噎鸣,信,伯陵,鼓,延,夸父,刑天,蚩尤,钦丕,骄虫,贰负,驮围,涉驮,天愚,相柳,浮游,屏翳,飞廉,天吴。

双方大战持续多年,可惜黄帝胜了许招,炎帝不得不承认败北,但是即使炎帝承认败北,其部下也是不愿意承认败北,夸父、刑天、蚩尤相继举兵,三战黄帝大呼过瘾!怎奈黄帝天相助,三人不得不重步炎帝之后。

从军、神也有地盘看炎帝方显然比黄帝方要强,但是为什么炎帝也会败北呢,当然要从两大巨头谈起,炎帝显然是个老好人+农业、医学专家,但黄帝是个发明家、战争狂、武神、文艺大师、帝王专业户。

黄帝比炎帝有太多的领导能力与帝王能力,炎帝即使在前一纪元成为“帝”,也还是输给黄帝。

如此比较可知炎帝败亡的原因。

颛顼、众神之战

据说帝颛顼时期还修建了木天梯,神灵可以在天梯之下下凡,人们还可以顺梯登上天庭。

由于人神杂居,天下大乱,帝颛顼称帝以后,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派天神重、黎切断天与地的道路。绝地天通后,尽管天空中的神灵仍能借助法力降世,但是大地中的人们已经无法进入天空。

帝颛顼在绝天地通的同时,又教人民饲养各种家畜,充分运用地力推求四时节令,顺乎自然、顺乎鬼神,以求礼义,摆正四时五行之气教化万民、清洁身心祭祀鬼神。种种动物植物、大神小神凡日月照临之处,都已平定,无有不归服。其时其辖区甚广。

但是正是由于颛顼欲绝天地通才招致了另一场旷古之战,那时候神人妖魔杂居,就我这样的人族而言,有不少是天神的子孙甚至妖魔的子孙,多为能人异士,因天、灵物、仙珍之丰、灵气之足、因地、家国故土之多,而这些能人异士多喜欢往返于天地间,如果绝掉天地通道、天地难以通行、万物发生变化,的确会给这些大能者造成相当大的损失。

所以颛顼这可惹怒了众人,很多能人异士都推共工做新的皇帝,想与颛顼对抗。

后颛顼、共工发生战争。

共工虽然拥有大量支持者,但颛顼并不逊色,相反却更加强大,甚至上古四极之神就是他的人。

关于这场战争,文献上有两种说法:一说“颛顼尝与共工争矣”“共工为水害,故颛顼诛之”。

再一种说法是“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……”。知战争的起因与水患有关,实质上却是一场“争为帝”的战争。

个人偏向第二类,争帝之战,也是炎帝派最后的大规模反攻。

战争进行得十分激烈,据文献记载,共工“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绝。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,地不满东南,故水潦尘埃归矣。

共工战败,遁走隐没人间,颛顼得胜一举粉碎诸神,绝天地通而得逞。


参考资料